7月8日早上,沽空机构Blue Orca称正在做空中国飞鹤股票,质疑其盈利能力,并表示“飞鹤的故事更像此前爆雷的Wirecard和瑞幸咖啡。”
Blue Orca在报告中称对中国飞鹤的估值为每股5.67港元,通过对比多项公开数据来源,称该公司夸大了婴儿奶粉的收入,同时还涉及虚报数十亿美元的运营费用以及夸大数十亿美元资本支出等行为。
据沽空报告,Blue Orca表示,中国飞鹤声称是公司是中国快速成长的、高利润的婴儿配方奶粉(IMF)生产商。不过,公司在美国上市的反向合并失败,在遭遇一系列审计师解雇和指控不当行为后,飞鹤于2013年私有化退市。然后股价暴跌,业务崩溃。但2019年港股上市后公司命运却奇迹般改变。
报告称,飞鹤在2019年的EBITDA和净利润率都高于苹果、腾讯和阿里巴巴。据推测,从2017年至2019年,公司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和私有化退市前卖出的产品相同、市场相当,飞鹤却获得如此非比寻常的表现。
Blue Orca表示,飞鹤高估了IMF的收入,低估了数十亿美元的运营成本,例如广告和人工费用,将员工人数少报了10倍之多,严重夸大了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飞鹤在将产品交给物流供应商时会确认收入,飞鹤一再坚持认为这是独立的第三方。
沽空消息公布后,港股中国飞鹤股价迅速跳水,盘中跌幅一度达到8.34%,市值蒸发逾百亿元,随后小幅反弹又迅速下跌,截至北京时间10:33,跌5.31%,之后该股开始震荡上行,截至午间收盘跌幅收窄为1.26% ,报15.62港元/股。
中国飞鹤此前发布的上市后首份年报显示,其全年实现营收137.22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超高端星飞帆与臻稚有机系列带动高端婴幼儿奶粉销售上涨41.4%至94.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升至68.6%。
飞鹤表示,今年前两月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预计第一季度收入增速不低于30%,未受到疫情重大影响。
事实上,中国飞鹤今年来股价持续上涨,在2019年12月31日,中国飞鹤的收盘价为8.956港元,而在2020年7月7日,中国飞鹤的收盘价已经到了15.82港元。
对此,中信建投前首席分析师曾荣飞表示:“从以往的经验看,只要基本面过硬,做空机构的报告对股价的影响有限,短期波动反而会出现一些机会,投资者完全不用担心,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好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消费品行业最易产生长牛公司,飞鹤作为乳业龙头,整体竞争态势有利,相信市场会逐渐认识到其价值。”
也有观点认为,中国乳企崛起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乳制品行业产业链比较封闭,食品安全问题非常敏感。另外我国乳制品企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无论是资本运作还是品牌营销都容易出现不太规范的行为,所以可能很容易被做空机构盯上。